第九章 盛世之况
龙塌之上,嬴政沉浸在一阵美妙之中,这种感觉让他沉沦,久久都不愿醒来。
就在此刻,一双玉手轻轻地贴上了他的脖颈,接着便是一句温软如玉的身躯攀进了他的怀中。
嬴政慢慢地睁开了闭着的双眼。
看着面前媚眼如丝,双颊绯红欲求不满的玉漱,咧嘴一笑,直接将玉漱扑在了龙塌之上,接着便痛痛快快的吃喝了起来。
而身下的玉漱也是明显的感觉到,自己身上的这个男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这变化不仅仅是气质上的,连威势方面也是有着大大的提升。
比昨夜更有甚至的宛转悠扬之声很快便从寝宫之中传将出来,嬴政和玉漱又开始了这美妙的长夜。
就在嬴政和玉漱沉沦其中拔时……
李斯和吕不韦在秦皇陛下的指点之下获得神通的消息,却是悄然在朝野之间流传开来。
而李斯和吕不韦二人当然不会觉得是文庙让他二人获得神通,绝对是在陛下的神通之下才让他二人开启了不一样的人生。
回到各自的府中,二人越想越觉得此事玄妙,最终二人竟不约而同地得出一个结论。
秦皇陛下已经成就仙道,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而他们二人便是那鸡犬,跟随在陛下的身后,才能够拥有了神通!
那文庙的变化只不过是陛下不想让二人知道的太多,顺手部下的障眼法罢了。
心念至此,二人马上命府中下人将他们拥有了神通的事情传遍了整个都城官员们。
这对他们来说也是一个不容错过的拍陛下马屁,哦不,是龙屁的好机会。
这消息刚刚流传出来的时候,文武百官们的第一反应是这二人想拍马屁想疯了,竟然编出这样的瞎话。
可一众官员们一联想到这两天发生的事情,心中那不信的态度有逐渐变得动摇了。
天色刚晚,吕不韦的府邸之中便坐满了抱着质疑但又不敢肯定的官员们。
“吕大人,这事情您可不能开玩笑啊!”
这第一个开口的便是性格急躁的兵部尚书,身为大秦国三军的最高管理者的兵部尚书,对于武力的渴望那是不亚于范雎对钱财的渴望的。
“是啊吕大人,大中午的边有人跑来我府上说吕大人和韩大人修成了神通,踏上了修仙的道路,能飞天遁地呼风唤雨什么的,这不是有人来开我的玩笑的吧?”
“没错,吕大人,我也是早早收到了这样的消息,已经恭候您多时了,您府上的下人却说您在闭关,这消息如果是真的的话那我们天下儒生再也不会被人说头脑发达四肢无力百无一用是书生了啊!”
一众官员又是将吕不韦围了起来,声声附和着,嘴上虽有人说着不信,可面部的激动中之色却已经将他们的内心出卖了。
其实众大臣在吕不韦刚进入房间的时候便感觉到眼前的丞相在气质方面那是和之前大不相同,对这传言已经是信了一半。
此刻便是期待着李斯能给众人一个肯定的答复,好让他们对长生修仙这件事有点盼头。
“各位大人,各位大人”
“我与韩大人领悟神通的事情确实属实。”
“不过我二人也是在陛下的点拨之下才能领悟神通,全靠皇上庇佑,皇恩浩荡啊!”
吕不韦得意道。
“诸位大人,看好了!”
吕不韦将手中的额茶杯放下,站起身来,环视周围官员一眼,袖子忽然之间便是一顿卷动。
而周围的官员仿佛不再相信自己的眼睛,伴随着吕不韦袖子的卷动,一股强风顿时从门外冲将进来,竟发出了尖锐的破空声啸之音。
众官员惊的半晌都无人说话,还是兵部尚书开口说道:
“吕大人,您,您这一手是风属的神通,裂空风刃?”
“不错!”
吕不韦点头笑道。
“这是皇帝陛下赐予我和韩大人的神通之力,如若不是陛下,我和韩大人哪里会什么神通之术 啊!”
一说到皇帝陛下嬴政,吕不韦顿时激动的说道。
“吕大人,吕大人,那我等要如何才能学的这神通之术迈入修行之路啊?”
众官员都激动问道,没的说,兵部尚书此刻又将吕不韦的手腕捏在了掌中。
身处这样一个时代,每天都能听到某某修仙者一人一剑斩杀多少多少妖兽,何门何派又大开山门招收弟子。
无奈这朝中之人竟无一人是拥有上佳资质的,全都无缘于仙门,无缘与长生。
“诸位大人稍安勿躁,诸位只需要进入文庙即可,只要资质合格,都是可以领悟道自己 的神通的。”
“诸位大人,这都是陛下带给我们的啊,如果没有陛下,我等老朽根本不会再有获得神通,踏入仙路的可能啊!”
吕不韦双眼含泪激动道。
众大臣也是纷纷点头,都越发的觉得当朝皇上实乃明君,乃是天命加身的存在,更加坚定了自己要追随皇帝步伐的信念。
众大臣从吕不韦府上出来便有不少关于换连忙赶往文庙,期盼自己能够获得神通。
也亏得这文庙不再皇宫之中,如果文庙位处皇宫,那众大臣今夜就注定无眠了。
不少大臣和吕不韦、李斯二人一般,一踏入文庙的门便进入一种玄之又玄的空灵境界开始领悟神通。
只不过这么多人竟然没有一人领悟的神通超过李斯和吕不韦二人,即便如此,对这些官员来说也足够了,这不仅是一份神通,更是一份踏上修仙路的希望!
最为激动的便是兵部尚书了,此番神通领悟之下便是直接领悟了一个撒豆成兵的神通,回到府中连夜写奏折,请求嬴政批准要去打曾经来犯的匈奴去了。
众臣能坐到今天这样的位子都不是傻子,大家都心知肚明他们现在拥有的是谁给他们的。
如果没有秦皇嬴政,那他们此生都不会有得到神通的时候,更别说秦皇给他们的乃是长生的修仙之路。
一时之间众臣的忠诚度疯涨,感恩戴德!
……
而发生变化的不仅仅是朝野之中,民间的景象甚至还要更甚于朝堂。
自秦皇嬴政颁布政令以来,民间被战争和恶霸以及地方贪官欺凌盘剥的百姓们都高呼万岁,在战争中颠沛流离的家庭也得以生存下来。
甚至各个地方都有百姓自发为嬴政建立生祠,用以记录这位明君的功德,享受人间对他的信仰。
而各地官员也是了的出现这种现象,纷纷批地划料忙活起来。就是在这样的大势之下,嬴政的生祠遍布了整个大秦国。
而家中没有多余钱财供养儿女读书的农民们,也纷纷将自己的子女送入学堂之中读书学习。
毕竟对在田地间劳作一辈子的他们来说,改变命运的机会已经放到了眼前,他们怎么可能不拼命去抓住。
沿海城市的港口开放更是使得商人们大量涌入,这些商人们无一不是感恩戴德,赞扬这他们的明君。
而这些城市便再这样的环境之下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疯狂建设扩张着。
在秦皇嬴政的治理下,整个大秦国可谓是生机勃勃,一副盛世将至的样子。
若是此刻有修行高人岁大秦国施展望气之数,定要被大秦那几乎要凝成实质的气运所震惊道。
……
这一天,皇帝陛下降旨特命的科举终于是召开,天下考生对此早已是期盼已久。
全国都在流传天降祥瑞的事情,都说预示着大秦盛世将至,所以今年的前来报名参加考试的考生们也是异常踊跃。
在主考官甘罗的安排之下,各地考场有序的展开。
现在终于开启了科举制度,前来考试的考生们更是数不胜数,都想在嬴政这样的明君手下能大放异彩,千古留名。
而这一盛况也毫不意外的被各地的史官记录了下来,将这盛世之况记录在史册中,只求得大秦王朝能够万代千秋,大秦的基业能够与日月同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