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太子回朝
朝堂之上,如今也乱做一团!
六贼党猖獗的很,公然在早朝之时,哄骗徽宗出兵攻打辽国。
“陛下,如今辽国内忧外患,此时出兵,定然能够打得辽国一个措手不及,到时候我们再与金联合,便可以直接灭辽,这个机会不容错过啊!”
闻言,徽宗略有犹豫。
他也知道这个道理,可是他们已经派出了使臣,联金攻辽的事情很快也就要有一个定论了,要是现在出兵……
徽宗将六贼等人的话当做了真诚的建议,可赵楷却不这么想。
这六个人一定没憋好屁!
要说他们想要为了大宋而战,他一个标点符号都不会信。
能驱使他们六人这么努力的进言,一定是有利可图。
随即,赵楷便想到了,若是派兵出征,朝廷定然要拨下大笔军饷。
如今蔡京把持着朝政,一定会在军费上大做文章,到时候徽宗还什么都不知道呢,就用国库的银子充了六贼的腰包!
况且,就算当真要联金抗辽,现在私自出兵算怎么回事,跟金国的谈判不作数了?
就在六贼党的人准备继续进言的时候,赵楷站了出来。
“父皇,万万不可,如今我们已经派出使臣去与金国详谈联金抗辽之事,如今事情尚未有一个定论,我们便私自派兵攻打与辽国发生摩擦的小国,这让金国如何看待我们?如此一来,大宋岂不成为了言而无信之辈!”
见赵楷的话有道理,六贼党以外的大臣,纷纷站出来附议。
“陛下,臣等觉得郓王言之有理,大宋乃礼仪之邦,与胡人最基本的区别就是我们讲诚信,也是因此才能与金国和平共处多年,若是激怒了金国,不仅败坏了大宋的名声,更会引得金国对大宋动手啊!”
“臣附议!”
一听金国有可能会因此恼怒大宋,徽宗顿时慌了神。
“父皇,如今皇兄下落不明,绝对不能兵行险着啊!”
大宋内部定然也有别国的探子,若是激怒了辽人或者是金人,伤害了赵桓,那就得不偿失了。
而且古代都觉得若是太子之位空着,便是国之根本不稳,国之根本不稳,便不能有任何的大动作。
一旦帝王出现了问题,国家后继无人,那就真的是穷途末路了!
徽宗也觉得这话有道理,他的儿子现在还下落不明的,若是贸然出兵……
出兵又让谁领兵呢?
重文轻武之后,朝廷中能拿得出手的武将寥寥无几。
可方才他清楚的瞧见了,那些能够领兵打仗的武将,都是支持郓王的。
足以可见,郓王的话是对的!
“陛下,此时出兵,不管是于我大宋还是于金国,都是不利的,且不清楚辽国的内乱是否已经被平定,若是军队到达了辽国,内乱已经平息,那咱们便是前去送死的!”
六贼党的人却不满这个决定,纷纷站出来反对。
“你等就是贪生怕死之辈,若是不想灭掉辽国便直说,扯出这么多话来做什么!”
很明显,六贼党的人已经被气急了,说话也不顾及大局了。
“若是觉得我等是贪生怕死之辈,那你们便亲自领兵上阵就是了,我等就在后面瞧着,你们这些只会耍耍嘴皮子的文官,是怎么去送死的!”
其他的文官都忌惮六贼党的势力,不敢跟六贼党的人对着来。
可是武将却不在乎这些,若当真出兵无异于送死,他们也不介意还是体体面面的死在大宋的土地上,总比客死异乡连个落叶归根的机会都没有强。
一听说让六贼党里的这些文官带兵打仗,六贼党的人也顿时熄了火。
他们可比任何人都怕死,这种所有人都说是去送死的事情,他们自然也不愿做。
“朕觉得,还是暂时观望的好,待去往金国的使臣传来消息再做决定也不迟。”
虽然徽宗没有彻底打消念头,不过也好在是暂时放弃了攻打辽国的想法,也让在场的大臣包括赵楷松了一口气。
另一边。
赵桓带着朱琏一路逃亡,好在六贼党的人都认为赵桓一位养尊处优的太子,根本无法独自一人活下来,也放松了戒备,没有让人继续追杀赵桓。
就这样,赵桓带着朱琏来到了齐州府,见到了齐州府的知州。
“你们是什么人?”
经过连日奔逃,赵桓身上的衣衫都已破烂不堪,如今看起来跟乞丐也没有什么分别。
不过虽然换上了寻常百姓的衣裳,可是赵桓的气质还在,可以证明他的身份的凭证也没有丢。
“吾乃当朝太子!”
与此同时,赵桓亮出了他的太子玉契。
见到太子玉契,齐州府的知州立刻便跪了下去。
“下官参见太子。”
玉契证明赵桓确实是太子,可是赵桓现在的模样惨不忍睹,齐州知州也是一头雾水。
“相信你们也听闻了河北路起义的事情,当时本太子与守军走散,好不容易才逃到此地!”
起义的事情闹的不小,齐州知州也听说了一些,连忙送太子赵桓以及朱琏洗漱更衣。
恢复往日面貌的赵桓,第一时间让齐州知州给他准备车马,他要第一时间回到汴京去。
说起来,送信回去是最快的方法,可是因为朝中设有讲义司,赵桓怕齐州知州递上去的奏折也会被讲义司扣下,并且蔡京还会再度派人追杀他,只能偷偷摸摸的回京。
汴京。
听闻赵桓回宫,最激动的人还是徽宗。
虽然世人都知道他很是宠爱郓王赵楷,但是聪明的人也知道,既然赵桓能够坐上太子之位,可不仅仅是因为他是徽宗长子,更是因为他这个人便是个好的。
“太子,你好端端的怎么与守军走散了?”
果然是父子,如今徽宗还是一脸的担忧。
将发生在河北路的事情说给了徽宗听,赵桓便跪下说道:“父皇,河北路一带有叛军,若是不能先剿灭叛军,然后再安抚百姓,唯恐会产生内乱!”
据他一路逃亡所听到的消息来看,都是因为“生辰纲”的缘故,才使得百姓民不聊生,只能起义。
这一切虽然不是徽宗所为,但是也皆是在徽宗放任蔡京执掌朝政的结果。
闻言有叛军,还要自立为王,徽宗大怒。
“不过是小小贼寇,不足为惧,朕即刻便召集军队,剿灭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