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诏安梁山好汉
正在检验虎豹骑的人操练的成果,赵楷听闻唐高州传来急报。
“王爷,宋江等人集结了一群流寇,攻打唐高州城池,撑破之后高俅一家尽数被屠,朝廷军队大败!”
果然,该来的还是来了。
他说什么来了,高俅这个人根本就不懂带兵打仗,偏生徽宗也不知信了什么邪,将偌大的唐高州交给了高俅那厮,现在可好,撑破人亡,朝廷的军队被人打的屁滚尿流。
长此以往,别说是百姓了,就连军队里的那些兵卒,怕是都不会再相信朝廷能够平定流寇,从辽人手里夺回燕云十六州!
无奈之下,赵楷还是决定带兵前往。
就算他极其不愿意攻下唐高州,为高俅那厮伤害宋江一群人,可毕竟宋江是占领了一座城池,这对于大宋来说是一个不稳定因素,若人人效仿,大宋还没有被金国攻占,自己便现行分崩瓦解了。
可他前脚来到唐高州,后脚便遇上了六贼党的人。
“郓王,你为何带兵来此?”
此时,六贼党暂时以梁师成为首,毕竟蔡京还坐镇汴京,无法赶到唐高州来。
“唐高州被攻占,就凭你们几个,能收复城池?”
这些人要是能做到,高俅就不会满门被屠了,如果让他们攻城,只能有两种结局。
第一种就是继续兵败,是朝廷军的士气更加低沉。
毕竟谁能想到,堂堂正规军,居然连一群流寇所组成的草头军都打不过,还被人家打的屁滚尿流。
另一种结局就是朝廷军赢了,但是也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外加先前损失的朝廷军,大宋也算是元气大伤。
“郓王若是有心思关心我等是否能够攻占城池,不如关心关心您自己,您带兵前来,莫不是要夺去兵权,自立为王?”
啥?
他带兵过来就是夺去兵权,准备自立为王。
这些人的脑回路还能再清奇一点吗?
他可是身先士卒,跟肆虐的流寇打了不知道多少场了,死在他和虎豹骑手中的流寇没有一万也有八千了。
这群人现在说他是想要夺去兵权自立为王,这不就是堂而皇之的诬陷吗!
诬陷……
突然,赵楷明白了这群人的意图,他们就是想要借着这个机会,在他的头上扣上一顶帽子,然后让他失去他那便宜老爹的信任,这样他们就能够肆无忌惮的在朝廷上下疯狂敛财了。
“若你们说本王想要夺去兵权,本王今日还就从你们手里夺去兵权了,连流寇都打不下来,你们这些人拿着兵权做什么?拿来欣赏把玩吗?”
此时,被夹在中间的御史大夫崔靖看不下去了,毕竟总这么僵着也不是个办法,若是能够不用浪费一兵一卒,就能使宋江为首的这一伙人投降,何乐而不为呢?
“诸公听微臣一句,既然动兵困难,不如我们诏安如何?”
想起全家上下尽数被屠的事情,高俅第一个站出来反对,“怎么能诏安,若是诏安便是在告诉这群贼寇,我大宋怕了他们了,必定要将他们尽数剿灭才行,若以后人人效仿,难不成要将每一伙贼寇都诏安不成?”
听了这话,崔靖也犯了难。
出兵不成,不出兵,诏安也不成,这可如何是好?
这件事一拖就是好几日,众人拿不定主意,只能回汴京,请徽宗定夺。
到了汴京见到了徽宗,双方将各自的观点表达之后,唯独剩下赵楷没有发言,徽宗便看向了赵楷。
先前赵楷带兵平定流寇,成效不小,如今他倒是很愿意听听赵楷的意见。
“郓王,今日为何不见你开口?”
赵楷不想掺和这趟浑水,按照历史来看,最后都是因为徽宗不愿意打仗,或者是高俅等人不争气,根本就打不过梁山好汉,最终只得诏安。
反正结果都一样,他可不愿意背上想要夺去兵权,拥兵自重的帽子。
“回父皇的话,儿臣先前准备带兵攻打唐高州,可是梁大人却说儿臣欲夺取兵权,拥兵自重,如今儿臣不敢妄言,唯恐背上罪名!”
闻言,徽宗瞪了六贼党的中的梁师成,安抚了赵楷。
赵楷这才发表了他的看法,“父皇,儿臣以为如今大宋内忧外患,内忧有百姓起义,流寇作乱,外有辽国虎视眈眈,如今最好的办法就是诏安,若是招安不成,再派兵也不迟。”
这话,算是说到徽宗的心坎里去了,他就是不打算打仗的那一个,毕竟接下来还要联金抗辽,积攒兵力夺回燕云十六州这才是正经事。
“朕也绝对郓王说的有理,这样,朕便派陈太尉出面,去与那梁山贼寇详谈诏安之事,诸位卿家觉得如何?”
纵然高俅气不过,可是毕竟是官家亲自开口,他也没有反驳的余地,只能点头。
下了朝,趁着夜色,高俅偷偷拜访被官家指派前去诏安的陈太尉。
还不知道梁山好汉的真正实力的高俅,要陈太尉故意做出诏安失败的假象。
“高太尉,这样不好吧……”
毕竟是官家亲自下旨,若是办不好,岂非会引起官家责怪?
陈太尉的胆子小,纵然他也惧怕梁山好汉那些人,可他更惧怕没有办好徽宗交代的差事,被徽宗责罚。
“陈太尉,你怎么这般迂腐,你只管说是那群贼寇不识抬举,不愿意被诏安,他们有不能亲自面见官家,官家定然只会相信陈太尉你的话!”
“可是……”
“别可是了,陈太尉你就说你愿不愿意帮我这个忙吧!”
之所以找到陈太尉,让他假装诏安失败,并不是因为高俅当真有心要与梁山好汉一决高下。
而是因为他的家人尽数死在了梁山好汉的手中,他不甘心就梁山那些人就这样被诏安,所以就只能私下里找到陈太尉,借着陈太尉诏安失败,向官家进言,攻打梁山。
一想到高俅的背后就是蔡京,陈太尉顿时怂了。
他不敢不答应高俅的要求,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得到了陈太尉的允诺,高俅兴奋的不行,仿佛现在他已经打了一场胜仗,而杀了他的家人的梁山好汉,如今正跪在他的面前求饶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