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两头抓
蒋丞既然已经和陈三两个人选择这么做,那么就绝对不打算给刘东升任何缓和的余地。
而且刘东升把自己家的房子都给压出去了,这件事情如果传回他父母的耳朵里,估计刘东升不死也得掉层皮。
刘东升额头上的冷汗不停的流出,此时在这个赌场当中,自己如果胆敢赖账,后果他比任何人都清楚。
一双眼睛死死地盯着蒋丞,过了好一会之后,刘东升这才低下了头。
“你到底想怎么样?”
“很简单,要么欠债还钱,天经地义,不过我们可不接受赊账,必须要把钱给出来!”
蒋丞的眼睛当中不带有丝毫的怜悯,对于这种连畜生都不如的狗东西,自己现在不再上去揍他个鼻青脸肿,就已经算是很给他面子了。
“要么就把这份离婚协议给签了。”
蒋丞不慌不忙的将已经写好的离婚协议拿了出来,慢慢地推到了刘东升的面前。
“只要你签了这份离婚协议,我敢保证,你现在欠的那些钱全部都一笔勾销,而且你的房子也不会落到别人的手里。”
刘东生咬碎了牙,如果说现在他还搞不清楚整件事情到底是怎么回事,那可他就真是个傻子了。
这明摆着就是蒋丞故意设了个局,然后让自己入套的。
“我的时间很宝贵,可没有更多的时间留给你考虑。”
蒋丞继续催促。
“好!我签!”
刘东升在思考了一番之后,他明明知道自己欠下的这笔钱,他绝对不可能拿得出来。
而且如果真的连房子都没了,估计自己的父母那边自己也不好交差。
与其这样,倒不如真的扔了那个婆姨。
他拿起了笔,在自己名字所在的位置签下了自己的姓名,然后按下了手印。
连看都没有看蒋丞一眼,刘东升便灰溜溜地钻进了旁边的围观,人群之中不见了踪影。
旁边的楚大河此时也是额头上一阵冷汗滑落,因为此时蒋丞用的这一招,他简直太熟悉了。
之前自己被陈三这么坑的时候,和这个套路简直是如出一辙。
不过楚大河可没有刘东升那么傻,在赌上头的时候,居然连家都可以不要。
好在后来遇到了蒋丞这个贵人,这才让他转危为安,而且现在在荣盛食品加工厂里面也有了一份正经的工作。
想到了这里,楚大河的内心当中对于蒋丞的敬佩变得更加的强烈。
几个人离开了赌场,蒋丞便直接拿着这个离婚协议回到了家里。
此时的田玉荣和蒋玉两个人正坐在院子当中,显然蒋玉还是没有从昨天的悲伤当中恢复过来。
“妹妹,你自由了。”
蒋丞一脸淡笑的走到了蒋玉的旁边,从口袋当中掏出了已经被刘东升签了字的离婚协议。
“从现在开始,你只要签下你自己的名字,这份离婚协议就正式生效,以后你就不用再生活在他的阴影下了。”
蒋玉先是有些震惊地看了蒋丞一眼,然后伸出手,从蒋丞的手中拿过了那张离婚协议。
看了上面的内容,又看了看在落款处刘东升的手印和名字,突然之间脸上的表情变得十分精彩。
可能就连她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到底是应该笑还是应该哭,值得让她开心的是自己,总算是摆脱了这恶魔一般的生活。
可是让她感到难过的是,自己自从嫁到了刘家之后,和刘东升在一起生活了那么多年,任劳任怨,可是到最后居然换来了一纸离婚协议……
不过好在这一纸离婚协议对于蒋玉来说,绝对是她梦寐以求的。
昨天刘家的人过来闹事,那个时候蒋玉就已经看明白了一切。
在他们那些人的眼中,自己或许仅仅只不过是一个他们眼中的佣人罢了。
“哥,谢谢你……”
一时之间,蒋玉拿着这纸离婚协议的手都在微微颤抖。
过了好一会儿,这才重新调整好了自己的情绪,抬起头看着蒋丞,开口道谢。
蒋丞当然也知道,蒋玉此时的内心当中肯定不好受。
毕竟一个好好的家庭就这么说散就散了,而且自己却搞得遍体鳞伤,从这一点上来看,其实蒋玉的名誉也已经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轻轻的吐了口气,蒋丞笑了笑。
“咱们都是一家人,你在这个时候和我说谢谢干嘛?”
“最近这段时间你什么都不用想,就好好的待在家里面照顾咱爸咱妈,等到过段时间之后,我这边稳定下来了,就帮你找一个正经的工作。”
“与其去靠别人,倒不如靠自己的双手把这个生活过起来。”
蒋丞在说最后这句话的时候,完全是一种恨铁不成钢的语气。
那个时候的蒋玉嫁出去,其实说到底完全是隔壁村的媒婆在撮合,而农村当中的习俗就是到了年龄就应该嫁掉。
也不管两个人到底合不合适,到底有没有感情的基础,反正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别人的儿子女儿都结婚了,那么自己家的女儿和儿子,当然也不能够甘于人后。
也幸亏是蒋丞,在穿越过来之前他这个性格在十里八乡都很难找到对象,要不然的话恐怕就连蒋丞都没法幸免。
蒋玉连忙点了点头,她当然知道蒋丞现在说出来的这些话都是为了她好。
蒋丞安顿好了家里面的事,也总算是解决了自己的妹妹和刘东生之间的恩怨,在这件事情过去之后,蒋丞干脆直接把自己所有的心思都铺在了厂子里。
随着荣盛食品加工厂这一次的销量火爆,同时也导致了各种各样的订单增多。
订单增多,原有的那些工人们就没有办法能够承担得起如此大的工作量,而且荣盛食品加工厂也就仅仅只有自己后来买的一台二手的淘汰机器,能够勉强的生产新产品。
至于其他的那些老机器,也只能够生产五香瓜子和牛奶瓜子,新产品的产量却一直没有办法被提上去。
蒋丞在仔细思考之后,最终还是决定,要产量和销量两头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