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一九九六
一九九六年,五月三十日,苏省,澎城。
穿着澎城高中校服的陈志宇,拔腿飞奔在回王庄村的路上!
一望无尽的麦田里,麦田早已收割完,一摞又一摞高高的草垛,堆积在麦田边。
收成结束后,村民还要因为收粮的事情忙活很久,但这都是家中女人的事。
男人们则正式迎来了短暂的农闲。
陈志宇一刻都不敢耽搁,因为五月三十日,是他这辈子最遗憾的一天——
马上就要高考了,而父亲却在农闲的第一天,因跟村民一起去帮忙电鱼,结果……
被意外电死。
自那以后,他贫苦的家,全由老母亲一人撑起。
陈志宇因家中横祸的打击,本有可能成为全村第一个大学生的陈志宇,最后只考了个中专。
“昨天”,四十二岁的陈志宇,于二零二零年,因一场飞来横祸,死了个死无全尸。
再次睁眼,他竟回到了一九九六年!
经过一天一夜的接受现实,他确定这一切都是真的!
眼下最重要的,是改变父亲会死的事实!
然后弥补这一生的全部遗憾!
他疾跑在乡间小路上,这里的一切,随意一眼,都能叫他红了眼眶。
“小宇?怎么这个时候回来了?”
黑烟汩汩冲天的砖厂,砖炉旁,陈志宇的父亲陈联合,一抬头就看到了气喘吁吁的儿子。
陈联合没事时,会来砖厂帮工,烧一块砖,能挣三厘钱,这土砖炉烧砖效率太低,半天下来只能烧千把块。
也就是挣个三四块钱。
“不是在上学吗?放假了?”
陈联合满脸都被黑烟熏黑,烧砖得一直弓着腰,这会因看到儿子想直起腰,简单的动作,却显得那么艰难。
但他却笑呵呵且慈爱的看着儿子。
看到久违了几十年的父亲,陈志宇差点哭出了声。
“老陈!村长说他家里鱼塘得收鱼了,他家有电鱼的逆变器,咱去帮把手?”
“帮着收完鱼,咱还能落几条下酒菜,嘿嘿!”
“不要!爸!别去!”陈志宇恶狠狠的瞪着对父亲说话的工友,那是村里的李叔。
看着李叔,陈志宇气的牙根痒痒——
就是他不小心,把电鱼的逆变器,不小心碰到了父亲!
父亲才被电死的!
“爸!带我回家!”陈志宇对着父亲大喊。
陈志宇向来乖巧听话,从来不大声说话,看着忽然变了性子的陈志宇,陈联合有点错愕:
“你这孩子,咋个了这是?在学校受委屈了?”
李叔好笑的看着陈志宇,抬手想习惯性的揉一把他的脑袋,陈志宇直接一巴掌扇掉他的手!
“别碰我!走开!”
陈联合看着奇怪的儿子,满脸错愕,但旋即回过神来:
“老李,孩子可能读书压力大,你别见怪,呵呵。”
“爸!带我回家!”陈志宇拽着父亲的手,死也不撒开。
陈联合跟老李,无奈的对视一笑,便苦笑摇头:
“行,带你回家,你妈给你熏了腊肉,寻思着高考前,给你吃好点儿。”
“咱现在回去尝尝味儿对不对。”
“嗯嗯!”陈志宇持续警惕的勾着李叔,跟父亲一道,转头就走。
老李看着父子俩的背影,满心满脸都是奇怪,好好的一孩子,咋的了这是?
那眼神,就跟自己杀了他爹似的。
“爸,你少跟老李来往,他不是好人。”陈志宇想起往事,肚子里都是火。
“说什么呢。”走在回家的路上,陈联合老实巴交的笑着,跟儿子有一搭没一搭。
陈志宇知道,说再多,父亲也不会信的。
老李绝对不是个好东西,当初他电死了自己的父亲,景茶来处理时,他一口咬死是意外、都是父亲自己没注意,碰了通电的河水,才被电死的。
直到景茶以意外结案后,其他良心不安的村民才告诉陈家,是老李拿着通电的铁线,不小心碰到了陈联合。
后来老李不仅连一句道歉都没有,反而还各种欺负他们,想到那恶心的嘴脸,陈志宇只想吐。
“娟儿,咱儿回来啦。”
站在破瓦房院落里,陈联合对着门内喊道。
刘娟闻声走出来,手里还捧着个坛子。
坛子里头腌着雪菜,雪菜炒肉,陈志宇小时候并不爱吃,但成年后,却是他最爱吃的一道菜。
看着老母亲,陈志宇酸了鼻腔,红了眼眶。
“妈!呜呜呜!”
陈志宇一把抱住久违的母亲,母亲命苦,辛辛苦苦供他上完大学后,就累的病倒了。
最后也是因为没有钱,病死在了医院。
“妈!我一定叫你过上好日子!”陈志宇满心愧疚,张口就是呜呜大哭,和满心的愧疚。
“你这娃儿,今儿怎么奇奇怪怪的。”陈联合看着同样疑惑的刘娟,哭笑不得的打趣道。
“妈,我想吃雪菜炒肉。”陈志宇擦掉眼泪鼻涕,闻着坛子里飘出来的雪菜鲜香,拼命的吸嗅。
当年奔四的陈志宇,对雪菜炒肉的执念,几乎执着了半辈子,可是母亲的味道,是别人做不出来的。
他尝过全国各地的各种雪菜炒肉,没有任何一个,能炒出他童年的滋味儿。
“你以前不是嫌雪菜炒肉、把肉都炒没了吗?”
“家里腊肉已经熏好了,炒一碟纯肉的,给你解解馋。”
刘娟宠溺的看着儿子,院落的破木窗边,吊着五条熏的红黑的猪五花。
一斤猪五花三块钱,一斤肉得叫老父亲在砖厂累大半天。
五吊猪五花,熏得油红黝黑,约莫得有十几斤重,这得叫老父亲在砖厂里,辛苦大半个月。
“小宇,是月考考完了才放假的吗?考的咋样?”陈联合点上旱烟,笑呵呵的看着陈志宇。
陈志宇的成绩,一直是陈联合最大的骄傲,他是整个王庄村,唯一一个考进市第一重点高中的。
他不光是陈家的骄傲,整个村子都很为之骄傲。
马上就是高考,全村都在希冀,他能是村里能走出去的,第一个大学生。
“踏踏踏。”热络间,没关门的院子里,忽而传来脚步声。
“哎?老陈你回来了啊,刚好刚好。”
脚步的主人,是同村的朱新华。
朱新华是村里第一个做鸡苗的养殖户,有望成为村里第一个万元户的人。
今年春节时,陈志宇读半年书,需要一百的学杂费和住宿伙食费,年后家里几乎啥都不剩,实在是没办法。
陈联合问朱新华,借了八十,东拼西凑的凑了一百块钱,就这么咬着牙,供陈志宇读书。
“哎呀,那个啥,这不是年初时,借了你八十块钱嘛,这会儿咱家得买鸡种了,还得买饲料。”
“手头有点儿紧,老陈你看……”
张新华看着陈联合,笑盈盈的委婉要债。
陈联合的脸上,满是尴尬。